官網連結
安卓版連結
PC_Windows8以上
Chrome使用者
線上玩
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PUl5egM0U
看完影片後應該有比較被勾起興趣了?XD
簡介:
Nika是一個2~4人的桌遊,規則相當簡單而完美,尤其是作者將遊戲規則風格跟背景歷史典故結合的非常地好,讓我相當讚賞。
尤其是這遊戲還 免費 開放給手機和PC的使用者遊玩,真是太棒了。可惜的是台灣似乎沒有多少人留意到?我便決定自己來翻譯下,幫忙推廣給大家。
以下大部分都是原規則書的內容,由筆者翻譯刪修而成。若有侵權,請告知。
You command a Greek city’s hoplite soldiers who must force their way through enemy lines. Your troops can push or rout those who would block their way across the narrow battlefield. Coordinate attacks with your ally to secure victory, but make sure to watch your flanks!
你指揮著一座希臘城市的古希臘重步兵軍團,必須要從敵人中開闢出一條路。
你的部隊能夠從狹窄的戰場上推擠或是擊潰擋路者。
和你的盟友合作進攻來獲取勝利,但務必留意側翼!
遊戲物件:
棋盤*1
棋子*24(每個城市*6)
遊戲時間約30~60分鐘
規則:
1.獲勝目標:
你(或盟友)的棋子進入「勝利區域」內,則立即獲勝。
(「勝利區域」即是你起始區域的對面區域中,具有你的顏色的3格區域。)
2.玩家數量、隊伍及回合開始順序:
總共四個城市可由玩家選擇,雅典(Athens,白色)和梅西尼(Messene,藍色)組成一隊,對抗斯巴達(Sparta,紅色)和底比斯(Thebes,黑色)這一隊。
建議玩家數2~4人,
2人:每一個玩家指揮同一隊的兩個城市,互相對抗。
3人:兩個玩家各自指揮同一隊伍的兩個城市,剩下一個指揮另一隊伍的兩個城市。
4人:一人指揮一個城市。(我個人認為最推薦的玩法)
回合(turn)總是由雅典先開始,照順時鐘方向輪流換斯巴達、梅西尼、底比斯,再回到雅典。
3.遊戲初始配置:
簡單來說,照著棋盤上有著三角形圖案的格子,一個三角形放一個棋子,把每個人的6個棋子放好就行。6個的棋子的方向如下:
|左
|左上
|左上右
(棋子的方向很重要,切記不要弄錯。遊戲中只有上下左右4個方向。)
4.可採取的行動:
每回合可做兩個行動(Action)。行動類型有轉向(Rotate)、移動(Move)、重整(Rally)、略過(Pass)。
a.轉向:
將單一棋子原地旋轉,讓其面對新的方向。
b.移動:
讓單一棋子往任何方向走一格。棋子最後的方向是朝向其前進的方向。
(**重要**:單一棋子可「轉向」後走一格,整個過程視為一個「移動」,只花一個行動。)
(反過來說,若是單一棋子走一格之後「轉向」,則走一格視為「移動」算是一個行動,跟「轉向」的一個行動分開,整體算是花費兩個行動。)
(這點很關鍵!!遊玩前請確保所有玩家都搞懂這點。)
c.重整/重振:
將自己一個被擊潰(rout,被擊潰基本上就是被吃掉)的棋子放回棋盤上的「重整區域」,可選擇面對任何方向。
(「重整區域」:即是自己起始區域後方那6格有著蛇杖圖案的區域。)
(你可自由移動通過自己的重整區域及盟友的勝利區域,但不可進入敵方的勝利區域。)
(自己被擊潰的棋子會放置在自己重整區域左邊的「被擊潰區」內--上頭寫著城市名跟 ROUTED PIECES 的就是了。)
d.略過:
即不做任何行動。
5.擊潰敵方(=吃掉敵方棋子):
棋子可以移入「並沒有面對他」的敵方棋子內,將敵方擊潰(吃掉)。注意擊潰永遠都是一個「移動」行動。被擊潰的棋子立刻放入該棋子城市的被擊潰區,等待之後的重整。
(**重要**:你不可擊潰己方或盟友的棋子。)
6.方陣:
遊戲中重要的要素。
a.形成方陣:
同一城市的2個或以上的棋子相鄰連接且面對同一個方向就形成一個方陣。
b.方陣的行動:
同一方陣的棋子可以一起「轉向」、「移動」。
唯一跟單一棋子不同的是,方陣沒有只花一個行動的「轉向」後走一格的「移動」選項,一定得花兩個行動來完成上述。
棋子不綁死在方陣中,你可任意讓大方陣中小的方陣(只要仍符合方陣條件)或單一棋子分開單獨做行動。
7.推擠(Push)敵人:
前面的規則解釋了若是棋子沒有互相面對(即暴露側翼給敵人)時,會被對方擊潰/吃掉。
而當敵對的棋子「互相面對」時,不能擊潰,但可以「推擠」。若是你方的棋子較多(只需要多一個就行),就能「推擠」敵人。把整排敵人向後推。
(P.S.:數量相等時雙方都推不動喔。)
同樣,「推擠」也永遠是一個方陣的「移動」行動。
a.推擠的「重量」:
能不能推得動的判斷是單一整排上的總棋子數。
(所以會發生左翼推得動但右翼推不動的狀況)
推方是該城市所有同方向前進的方陣棋子數。
被推方的則是該城市、該城市盟友方、後排非正面面對的棋子數都加進去算。
b.推擠的擊潰:
被推擠方的棋子若是被推到「無路可退」時,會直接被擊潰。
「無路可退」的狀況有:
aa.後方為棋盤邊緣。
bb.後方有敵方棋子(不論該敵方棋子是否面對)。
cc.後方為敵方勝利區域。
8.「NIKA」:
Nika(讀作近似"泥卡")為古希臘文中「征服」的意思。
當有任何一位玩家認為自己這方已經保證獲勝,對方已無機會逆轉時,就大聲的喊出「Nika」吧!
喊出後,若是所有人也認同,就直接獲勝結束遊戲。若是有人不認同就繼續遊戲。
9.平手:
平手的可能狀況有:
a.連續所有四個城市的兩個行動都選擇「略過」回合。
b.同樣的盤面重複出現3次。
c.所有玩家都同意遊戲無法繼續進展下去。
時遊戲判定為平手。
10.經常有的疑問:
Q:盟友/同隊方可以彼此交談嗎?
A:不,但可以接受房規自行規定可以交談。
作為禮貌,盡量不要直接告訴你的盟友你認為他該做什麼。當然,桌遊總是可以討論策略的。
Q:我的兩個「行動」可以選相同的嗎?讓同一個方陣行動兩次也是可以的?
A:是的,而且在這點上不是強制必須相同。例如,你可以用第一個行動來「重整」一個棋子,然後用第二個行動將其「移動」。或是你可以將一個棋子「轉向」,然後轉另一個棋子。
Q:梅西尼(Messene)是什麼?
A:梅西尼是麥西尼亞(Messenia)的首都,希臘西南方的一個省分。在被斯巴達征服過後,麥西尼亞人被強迫充當奴隸好幾個世紀(這套制度被稱為黑勞士/helots)。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中,麥西尼亞人作為雅典的盟友英勇奮戰。
梅西尼跟邁錫尼(Mycenae)並不相關,後者是一個希臘青銅時代文明中的主要中心。
---------------------------------------------------------
。設計者想說的話:
嗨!我是Josh Raab,Nika的設計師。你已經讀完了所有的遊戲規則,所以就放輕鬆、自由的去玩吧。
下面只是一些關於遊戲開發、歷史靈感由來和遊戲策略的筆記。
Nika是我當初在研究雅典期間時做夢中的靈感。整個棋盤、初始位置和規則則是花了兩年來測試。棋盤形狀和主主要遊戲機制受益於古希臘地形與戰爭給我的啟發。
希臘有著許多狹長的谷地和山脈,有時唯一能擊敗敵軍的方法便是真的頭對頭互撞--將其推落戰場。
Othismos,即推擠,基本上就是古希臘重裝步兵戰鬥中的關鍵。
(譯者參考維基百科的補充:古希臘重裝步兵(希臘語:ὁπλίται,hoplitai),是古希臘城邦的公民士兵,他們主要使用長槍並以密集方陣作戰,其字源古希臘語ὁπλίται,是從ὅπλον(hoplon)衍伸而來。「hoplon」是指當時常用的希臘式大圓盾,故「hoplitai」就是指持大圓盾的步兵,之後這一詞語衍伸為古希臘的重裝步兵。)
在大半部的開發中遊戲也真的是被稱呼為Othismos,我在最後更改了這部分以符合"Nika"的機制,讓遊戲更便於理解。
-------------------------------------------------------------------
。對狡猾的將軍來說,一些策略上的幫助:
1.牢記目標:
只要有一個棋子成功通過,讓大部分的棋子被擊潰也是值得的。反過來說,若敵方有一個棋子威脅著即將抵達勝利區域,不計一切代價將其撂倒!
2.判讀大局:
如果你的盟友正承受壓力,趕緊過去支援。若是你的敵人正準備聯合起來對付你,架好你的防禦!
3.戰鬥不只花費棋子,也花費行動:
抓準能夠不受阻通過的機會。
4.每一個行動都很緊要:
若是前線沒有緊急需要處理的,可以考慮「重整」棋子或是推進援軍。
5.數量:
一般來說,在衝突中較大軍力的一方經常獲勝。
6.犧牲:
你或許需要犧牲一個棋子以獲得較佳的位置或是保持動量。
7.方陣強而有力:
使用方陣來推進,或是有效一次移動大量棋子。
8.單兵富有機動力:
在應對轉角或是艱難的狀況時,單一棋子的表現比方陣好得多。當你需要從方陣中拆下單一棋子行動時不需對此感到害怕。
9.留意「轉角」與「敵方勝利區域」:
這些是最難通過的區域。
10.側翼(flank)、側翼、側翼:
即使是單一棋子,只要從側邊或後方逼近也能造成重大傷害。反過來說,你對正面的最佳著手只有用「推擠」開路。
最後,Προσέρχου καὶ νίκα -–大步向前去征服吧!
安卓版連結
PC_Windows8以上
Chrome使用者
線上玩
看完影片後應該有比較被勾起興趣了?XD
簡介:
Nika是一個2~4人的桌遊,規則相當簡單而完美,尤其是作者將遊戲規則風格跟背景歷史典故結合的非常地好,讓我相當讚賞。
尤其是這遊戲還 免費 開放給手機和PC的使用者遊玩,真是太棒了。可惜的是台灣似乎沒有多少人留意到?我便決定自己來翻譯下,幫忙推廣給大家。
以下大部分都是原規則書的內容,由筆者翻譯刪修而成。若有侵權,請告知。
You command a Greek city’s hoplite soldiers who must force their way through enemy lines. Your troops can push or rout those who would block their way across the narrow battlefield. Coordinate attacks with your ally to secure victory, but make sure to watch your flanks!
你指揮著一座希臘城市的古希臘重步兵軍團,必須要從敵人中開闢出一條路。
你的部隊能夠從狹窄的戰場上推擠或是擊潰擋路者。
和你的盟友合作進攻來獲取勝利,但務必留意側翼!
遊戲物件:
棋盤*1
棋子*24(每個城市*6)
遊戲時間約30~60分鐘
規則:
1.獲勝目標:
你(或盟友)的棋子進入「勝利區域」內,則立即獲勝。
(「勝利區域」即是你起始區域的對面區域中,具有你的顏色的3格區域。)
2.玩家數量、隊伍及回合開始順序:
總共四個城市可由玩家選擇,雅典(Athens,白色)和梅西尼(Messene,藍色)組成一隊,對抗斯巴達(Sparta,紅色)和底比斯(Thebes,黑色)這一隊。
建議玩家數2~4人,
2人:每一個玩家指揮同一隊的兩個城市,互相對抗。
3人:兩個玩家各自指揮同一隊伍的兩個城市,剩下一個指揮另一隊伍的兩個城市。
4人:一人指揮一個城市。(我個人認為最推薦的玩法)
回合(turn)總是由雅典先開始,照順時鐘方向輪流換斯巴達、梅西尼、底比斯,再回到雅典。
3.遊戲初始配置:
簡單來說,照著棋盤上有著三角形圖案的格子,一個三角形放一個棋子,把每個人的6個棋子放好就行。6個的棋子的方向如下:
|左
|左上
|左上右
(棋子的方向很重要,切記不要弄錯。遊戲中只有上下左右4個方向。)
4.可採取的行動:
每回合可做兩個行動(Action)。行動類型有轉向(Rotate)、移動(Move)、重整(Rally)、略過(Pass)。
a.轉向:
將單一棋子原地旋轉,讓其面對新的方向。
b.移動:
讓單一棋子往任何方向走一格。棋子最後的方向是朝向其前進的方向。
(**重要**:單一棋子可「轉向」後走一格,整個過程視為一個「移動」,只花一個行動。)
(反過來說,若是單一棋子走一格之後「轉向」,則走一格視為「移動」算是一個行動,跟「轉向」的一個行動分開,整體算是花費兩個行動。)
(這點很關鍵!!遊玩前請確保所有玩家都搞懂這點。)
c.重整/重振:
將自己一個被擊潰(rout,被擊潰基本上就是被吃掉)的棋子放回棋盤上的「重整區域」,可選擇面對任何方向。
(「重整區域」:即是自己起始區域後方那6格有著蛇杖圖案的區域。)
(你可自由移動通過自己的重整區域及盟友的勝利區域,但不可進入敵方的勝利區域。)
(自己被擊潰的棋子會放置在自己重整區域左邊的「被擊潰區」內--上頭寫著城市名跟 ROUTED PIECES 的就是了。)
d.略過:
即不做任何行動。
5.擊潰敵方(=吃掉敵方棋子):
棋子可以移入「並沒有面對他」的敵方棋子內,將敵方擊潰(吃掉)。注意擊潰永遠都是一個「移動」行動。被擊潰的棋子立刻放入該棋子城市的被擊潰區,等待之後的重整。
(**重要**:你不可擊潰己方或盟友的棋子。)
6.方陣:
遊戲中重要的要素。
a.形成方陣:
同一城市的2個或以上的棋子相鄰連接且面對同一個方向就形成一個方陣。
b.方陣的行動:
同一方陣的棋子可以一起「轉向」、「移動」。
唯一跟單一棋子不同的是,方陣沒有只花一個行動的「轉向」後走一格的「移動」選項,一定得花兩個行動來完成上述。
棋子不綁死在方陣中,你可任意讓大方陣中小的方陣(只要仍符合方陣條件)或單一棋子分開單獨做行動。
7.推擠(Push)敵人:
前面的規則解釋了若是棋子沒有互相面對(即暴露側翼給敵人)時,會被對方擊潰/吃掉。
而當敵對的棋子「互相面對」時,不能擊潰,但可以「推擠」。若是你方的棋子較多(只需要多一個就行),就能「推擠」敵人。把整排敵人向後推。
(P.S.:數量相等時雙方都推不動喔。)
同樣,「推擠」也永遠是一個方陣的「移動」行動。
a.推擠的「重量」:
能不能推得動的判斷是單一整排上的總棋子數。
(所以會發生左翼推得動但右翼推不動的狀況)
推方是該城市所有同方向前進的方陣棋子數。
被推方的則是該城市、該城市盟友方、後排非正面面對的棋子數都加進去算。
b.推擠的擊潰:
被推擠方的棋子若是被推到「無路可退」時,會直接被擊潰。
「無路可退」的狀況有:
aa.後方為棋盤邊緣。
bb.後方有敵方棋子(不論該敵方棋子是否面對)。
cc.後方為敵方勝利區域。
8.「NIKA」:
Nika(讀作近似"泥卡")為古希臘文中「征服」的意思。
當有任何一位玩家認為自己這方已經保證獲勝,對方已無機會逆轉時,就大聲的喊出「Nika」吧!
喊出後,若是所有人也認同,就直接獲勝結束遊戲。若是有人不認同就繼續遊戲。
9.平手:
平手的可能狀況有:
a.連續所有四個城市的兩個行動都選擇「略過」回合。
b.同樣的盤面重複出現3次。
c.所有玩家都同意遊戲無法繼續進展下去。
時遊戲判定為平手。
10.經常有的疑問:
Q:盟友/同隊方可以彼此交談嗎?
A:不,但可以接受房規自行規定可以交談。
作為禮貌,盡量不要直接告訴你的盟友你認為他該做什麼。當然,桌遊總是可以討論策略的。
Q:我的兩個「行動」可以選相同的嗎?讓同一個方陣行動兩次也是可以的?
A:是的,而且在這點上不是強制必須相同。例如,你可以用第一個行動來「重整」一個棋子,然後用第二個行動將其「移動」。或是你可以將一個棋子「轉向」,然後轉另一個棋子。
Q:梅西尼(Messene)是什麼?
A:梅西尼是麥西尼亞(Messenia)的首都,希臘西南方的一個省分。在被斯巴達征服過後,麥西尼亞人被強迫充當奴隸好幾個世紀(這套制度被稱為黑勞士/helots)。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中,麥西尼亞人作為雅典的盟友英勇奮戰。
梅西尼跟邁錫尼(Mycenae)並不相關,後者是一個希臘青銅時代文明中的主要中心。
---------------------------------------------------------
。設計者想說的話:
嗨!我是Josh Raab,Nika的設計師。你已經讀完了所有的遊戲規則,所以就放輕鬆、自由的去玩吧。
下面只是一些關於遊戲開發、歷史靈感由來和遊戲策略的筆記。
Nika是我當初在研究雅典期間時做夢中的靈感。整個棋盤、初始位置和規則則是花了兩年來測試。棋盤形狀和主主要遊戲機制受益於古希臘地形與戰爭給我的啟發。
希臘有著許多狹長的谷地和山脈,有時唯一能擊敗敵軍的方法便是真的頭對頭互撞--將其推落戰場。
Othismos,即推擠,基本上就是古希臘重裝步兵戰鬥中的關鍵。
(譯者參考維基百科的補充:古希臘重裝步兵(希臘語:ὁπλίται,hoplitai),是古希臘城邦的公民士兵,他們主要使用長槍並以密集方陣作戰,其字源古希臘語ὁπλίται,是從ὅπλον(hoplon)衍伸而來。「hoplon」是指當時常用的希臘式大圓盾,故「hoplitai」就是指持大圓盾的步兵,之後這一詞語衍伸為古希臘的重裝步兵。)
在大半部的開發中遊戲也真的是被稱呼為Othismos,我在最後更改了這部分以符合"Nika"的機制,讓遊戲更便於理解。
-------------------------------------------------------------------
。對狡猾的將軍來說,一些策略上的幫助:
1.牢記目標:
只要有一個棋子成功通過,讓大部分的棋子被擊潰也是值得的。反過來說,若敵方有一個棋子威脅著即將抵達勝利區域,不計一切代價將其撂倒!
2.判讀大局:
如果你的盟友正承受壓力,趕緊過去支援。若是你的敵人正準備聯合起來對付你,架好你的防禦!
3.戰鬥不只花費棋子,也花費行動:
抓準能夠不受阻通過的機會。
4.每一個行動都很緊要:
若是前線沒有緊急需要處理的,可以考慮「重整」棋子或是推進援軍。
5.數量:
一般來說,在衝突中較大軍力的一方經常獲勝。
6.犧牲:
你或許需要犧牲一個棋子以獲得較佳的位置或是保持動量。
7.方陣強而有力:
使用方陣來推進,或是有效一次移動大量棋子。
8.單兵富有機動力:
在應對轉角或是艱難的狀況時,單一棋子的表現比方陣好得多。當你需要從方陣中拆下單一棋子行動時不需對此感到害怕。
9.留意「轉角」與「敵方勝利區域」:
這些是最難通過的區域。
10.側翼(flank)、側翼、側翼:
即使是單一棋子,只要從側邊或後方逼近也能造成重大傷害。反過來說,你對正面的最佳著手只有用「推擠」開路。
最後,Προσέρχου καὶ νίκα -–大步向前去征服吧!
留言
張貼留言